有鑒於最近腦袋特不好使,書讀太少小說看太慢沒時間看動漫以至於腦的洞越來越大,乾脆來胡言亂語好了。

 

其實唸書這回事,孩子是可以被磨的。雖然我完全忘記當初為什麼這麼聽話,乖乖地讓我娘打造成表裡不一的國文少女。可以記得的,且聽敝人娓娓道來。

打從七歲一個萌娃兒剛啟蒙,始業式那日放學後,娘親即帶我前往書局,大約是我自己挑的,一本粉紅色彼得兔的日記本(小時還會喜歡粉色不知為何長大後很厭惡…),開啟了萬年(?)日記培養大業,每天都得寫,從注音到國字。直到三年級後,某天娘親拿了一本翻得舊舊的,微帶泛黃的成語字典給我,說:「每天寫完日記後,就在最後面加上一句成語和解釋吧!」就這樣又持續了一年(若是記憶無誤的話...),之後便開始要求我,還得在成語後面加寫造句O__o...

除此之外,小四開始似乎每天都得練書法,奇怪那時候我好像也沒有特排斥...可能自以為覺得這樣會有點文藝氣息吧(最好是)。記得寫作的作品第一次公開亮相是在班級的端午節壁報上,寫了一首哀弔屈原的類七言新詩,到現在我只記得"三閭大夫無人識...汨羅江中汨羅江...",真是太那個了一個10歲的小屁孩怎麼會知道屈原是三閭大夫!還是我娘把屈原的故事完整的講給我聽了我才知道:「哦~原來是個三閭醫生。」(笑)(是說我娘真的很威到底怎麼教的...)

就這樣懵懂的一直到了小六,某次好像某篇作文讓老師很讚賞,被鼓勵著拿去投稿,那時候就投了國語日報,還真被刊出來了,但是卻是被別班老師看到的...反正年紀小也不懂,記得還是某次去導師室,不小心偷瞄到老師的桌墊底下,壓著刊登我文章的剪報。

日記的大業一直持續到升國中的暑假,班導出了個作業就是日記,寫什麼都好,至少暑假要寫個一本給個交代。好嘛寫了六年了,我最會的就是這個流水帳。於是整個暑假的日記,就是我跟我爹爹出去哪裡工作了、回家幫忙煮了什麼飯菜(年紀小不懂什麼叫做記食譜太可惜)、補習班發生了什麼事、哪個補習班同學講了什麼笑話、看了什麼書balalala就是記帳,雖然後來班導有點啼笑皆非,不過我很乖寫完一整本好不!

大概就是因為很會亂寫也常被稱讚,開始就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(唱秋起來),國中學校隔壁就是文化中心,一天到晚跑去借書,時不時舉辦演講就裝成小大人去聽,那時候鄉下地方剛開始流行喝咖啡,有時候演講辦在那種需要低消一杯咖啡的地方,因為小大人不會有甚麼錢只好買個義式濃縮意思意思一下...。最記得的是,聽過李潼老師(少年噶瑪蘭、望天丘作者)的演講,然後老師很詫異當天的場次裡面,有個年紀很小的聽講者(一臉呆樣的我),但過沒幾年卻聽聞老師因病過世的消息覺得唏噓。

之後黃春明老師啊簡媜老師啊只要是宜蘭出品的作家們都聽過了。連救國團的文藝營都去了才學會寫詩。結果校刊上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一篇仿作,仿徐志摩的再別康橋,然後那首詩名就跟著我整整三年還因此被欺負(大概是被忌妒我想),但明明會寫的人比我多啊奇怪耶。

印象最深刻的是升國二的暑假,我娘可能覺得她女兒是天才吧,某天拿出了老子,要我暑假得讀完。真的很要命,那本老子還是只有翻譯+註釋,連個賞析都沒有欸!然後遇到真的連辭海都找不到的字,她就說有康熙字典可以查,真的說太神奇了傑克。

後來開始知道稿費是怎麼一回事時,是在地區型的青年文藝小雜誌上,投了文章然後被刊登了,然後開始雙重人格的生活,因為寫出來的文章絕對沒有人看得出來那是我寫的連老師都不例外。

總之在高二後就開始荒廢←_←,覺得寫這麼多也沒有想要當作家就是好玩而已,至少還有個抒發的管道。

再之後就變成現在這副德性了。

只能說,養成計畫在某些時候多少還是有用的啦!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かそ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